本文作者:访客

安阳市马家乡:党建引领“三网融合”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访客 2025-08-18 15:38:32 5397
安阳市马家乡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深化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党建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化应用为方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绘就一幅基层治理新画卷,推动马家乡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通讯员 和耀华

安阳市马家乡:党建引领“三网融合”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聚焦服务群众“看得见、管不着”、矛盾化解“不及时、不彻底”等难题,坚持以“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为核心,构建“组织网”强基、“服务网”惠民、“监督网”护航的“三网融合”治理体系,从细微处破题,向末梢处发力,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密“组织网”:党建引领,激活治理“红色引擎”

马家乡始终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根”与“魂”,以强基固本激活治理效能。一方面,紧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依托“周一例会”、“三会一课”、“周二固定学习日”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培训,引导全乡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维护”,严守“中央八项规定”,树立“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服务理念,打造出一支“能担当、肯奉献、善服务”的“红色先锋队”;另一方面,推动党组织与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将全乡22个行政村31个基层党支部嵌入65个治理网格,实现69平方公里辖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覆盖,让党组织成为网格治理的“主心骨”,党员干部化身网格中的“服务员、勤务员、指导员”,在矛盾化解、民生服务中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以实际行动筑牢基层治理的“红色堡垒”。

筑牢“服务网”:网格赋能,打通惠民“神经末梢”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马家乡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户群众,构建了“乡—村—网格”三级联动响应机制,网格员化身“移动服务站”,每日下沉网格倾听群众诉求、排查安全隐患,确保“问题在网格发现、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落实”。更值得一提的是,马家乡创新推行“群众智囊团”机制,邀请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创业成功人士等“新乡贤”力量加入网格治理,充分发挥他们威望高、说服力强的优势,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落地见效。其中,东硇村“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慈善协会”帮扶困难群众,两项举措不仅减轻了群众负担,更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民心工程”。

绷紧“监督网”:督导问效,拧紧责任“关键链条”

为确保基层治理“不走过场、不落空”,马家乡由乡纪委牵头,联合多部门组建“基层治理督导组”,构建“全程跟踪、闭环管理”的监督体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推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网格主动认领问题后,督导组全程跟踪办理进度,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网格员,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切实杜绝“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这一“监督+问责”机制,不仅让网格员的责任意识“紧起来”,更让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着落”,真正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我们要以省、市、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现场会’精神为契机,持续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上,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让群众的获得感更有厚度、安全感更有温度、幸福感更有深度。”马家乡党委书记牛铭伟说。

编审:孙喜增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