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0.3元15秒,这样的景区卫生间“洗手费”能收吗?

访客 2025-08-02 16:17:14 48447
0.3元15秒,这样的景区卫生间“洗手费”能收吗?摘要: “扫码出水,0.3元15秒。”近日,一段关于辽宁葫芦岛银泰水星海洋乐园公共卫生间洗手池收费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视频中显...

“扫码出水,0.3元15秒。”近日,一段关于辽宁葫芦岛银泰水星海洋乐园公共卫生间洗手池收费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视频中显示,有游客在辽宁葫芦岛一海洋乐园遭收“洗手费”。该景区的公共卫生间洗手池需要扫码使用,费用为0.3元15秒。

0.3元15秒,这样的景区卫生间“洗手费”能收吗?

而扫码进入后,显示出一个名为“趣互联”的收费页面。收费标准为3角钱15秒。记者查询到,该平台上是物联网自助设备流量聚合平台,商户可以在此注册账号、绑定设备,再设定商品套餐和价格等,就可以实现对娃娃机和按摩仪等设备的远程操控。据收费软件客服人员透露,公司已为国内70多个景区的扫码用水项目提供平台服务。

0.3元15秒,这样的景区卫生间“洗手费”能收吗?

对此,有网友调侃“空气快要收费了”,直言景区商业套路真是层出不穷,连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都不放过,极大地破坏了游玩体验,是对景区口碑的消耗。也有网友觉得收费可以理解,适当收费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避免游客浪费水资源。还有网友提到景区这类不合理收费现象并非个例,早已屡见不鲜。

0.3元15秒,这样的景区卫生间“洗手费”能收吗?

0.3元15秒,这样的景区卫生间“洗手费”能收吗?

7月30日,景区工作人员称,收费项目已持续一段时间,暂不清楚设置收费的原因,将向景区管理层上报该情况,并反映游客诉求。

景区要求游客为洗手“买单”,

究竟是资源节约还是权益侵占?

景区此类收费行为的法律边界在哪?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尹玉律师的专业解读!

1.景区将公共卫生间洗手池设置为扫码收费的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从旅游法和价格法的角度,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二条,景区开放应当具备必要的旅游配套服务和辅助设施。公共卫生间及洗手池属于基本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景区有义务为游客提供。另外,景区若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对自建设施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仍需符合价格法第十三条所规定的“明码标价”。即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若景区属于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则需要按照旅游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设置收费项目,即纳入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管理,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应当公示政府审批文件,履行听证程序等。因此,景区收费需符合上述法律法规以及考虑合理性及保障基本服务的原则,否则涉嫌违法。

其次,游客作为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十条、第十六条以及第二十六条提到,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不得以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等等。以上条款均体现了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并进行公平交易的权利。

景区将公共卫生间洗手池设置为扫码收费,游客别无选择只能无奈接受,这事实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使消费者被迫接受不公平的交易条件,变相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该收费软件的客服工作人员表示为国内70多个景区提供扫码用水平台服务,对于这类景区收费服务平台,法律上有无监管和规范要求?

景区收费服务平台并非在法律监管之外。

依据电子商务法第十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这意味着此类收费服务平台应当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第三十八条提到,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故收费平台在明知景区的收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仍提供技术支持,应承担连带责任。

平台服务的景区收费项目还应符合明码标价等价格规范要求,价格监管部门依法对景区收费行为包括通过平台实施的收费进行监管并有权对相关责任方进行查处。

收费平台作为服务提供者,不得协助景区实施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行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若因平台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平台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若游客对类似景区收费行为存在异议,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反映和投诉?

当游客对类似景区收费行为存在异议时,可通过多种方式反映和投诉,具体而言:

(1)向景区管理方反映。景区内一般设有游客服务中心或投诉点,游客可前往现场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投诉,要求景区对收费行为作出解释并给出解决方案。在投诉时,游客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收费提示照片、扫码支付记录等。景区管理方收到投诉后,有责任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在合理期限内给予游客答复。

(2)向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反映。各地旅游主管部门都设有相应的投诉渠道,如投诉电话、在线投诉平台等。游客投诉时需详细说明景区名称、收费项目不合理之处,并附上之前收集的证据材料。旅游主管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景区进行调查,若查证景区收费行为违法违规,将责令景区整改,并可对景区采取警告、罚款、降低景区评级等处罚措施。

(3)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游客可以通过全国12315平台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景区涉嫌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线索,也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接市场监管部门反映问题。

(4)通过法律诉讼解决。若游客的权益损失较大,且通过上述途径均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游客可考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景区退还不合理收费,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阅读
分享